迷思1:只要多运动,便可达到减肥目的?
运动虽然能消耗热量,但仅靠运动减肥效果并不明显。研究表明,即使每天进行数小时的运动,如果饮食上不加以控制,如多摄入高热量饮料或零食,减肥成果很容易被抵消。因此,要想获得持久的减肥效果,除了运动外,还必须从饮食上进行调整,保持热量摄入和消耗的平衡。
迷思2:空腹运动有损健康?
人们担心空腹运动会因肝糖大量消耗而发生低血糖反应,如头晕、乏力、心慌等。然而,适度运动,如步行、跳舞、慢跑等,在饭前1至2小时进行,有助于减肥。这是因为此时体内无新的脂肪酸进入脂肪细胞,较易消耗多余的脂肪。专家提醒,饭后一小时内和睡前一小时内不适合进行跑步锻炼。
迷思3:每天坚持30分钟慢跑即可减肥?
30分钟的慢跑可以提供有氧锻炼,但减肥成效有限。实验证明,只有运动持续时间超过大约40分钟,人体内的脂肪才能被调动起来与肝糖一起供能,脂肪供能的比例可达总消耗量的85%。因此,少于大约40分钟的运动,脂肪消耗不明显。
迷思4:运动减肥有全身或局部的选择?
广告中常宣传“瘦腰”、“减臀”、“消小腹”等,让人误以为局部运动可以减少局部脂肪。实际上,脂肪供能是由神经和内分泌系统调节控制,但这种调节是全身性的,并非局部运动可以减少局部脂肪。
迷思5:只要锻炼肌肉,就能减少脂肪?
强化锻炼特定部位并不能减少该部位的脂肪。麻省理工大学的试验表明,进行腹肌集中锻炼后,身体不同部位的脂肪都有减少,而不只局限于腹部。要想减掉特定部位的脂肪,需要在整体热量摄入低于消耗的情况下,观察身体减少脂肪的部位。
迷思6:举轻重量并增加次数可以燃烧更多脂肪?
举轻重量并增加次数可以增强肌肉耐力,但并不能燃烧更多脂肪。除非让身体的卡路里供不应求,否则举轻重量并不能有效燃烧脂肪。
迷思7:晨跑是最好的锻炼时间?
许多人认为清晨是锻炼的黄金时间,但实际上,不同人群适宜的运动时间存在差异。傍晚6至8点,气温相对稳定,人体各项机能也处于较为活跃的状态,更适合老年人锻炼。对于血液循环较差的老年人,下午3点左右,身体的代谢和血液循环相对较好,此时锻炼能减少不适。
迷思8:马路边运动隐患多?
马路边车水马龙,在马路边运动,安全难以保障,同时还会吸入大量汽车尾气,对呼吸系统和心血管系统造成损害。建议选择广场、公园、体育场等宽阔平坦、安全且空气质量较好的场所运动。
迷思9:空腹运动有损健康?
空腹运动可能会因为血糖水平低而引发低血糖反应,如头晕、乏力、心慌等。对于肠胃功能较弱、容易低血糖的人群,以及患有糖尿病或心脏病的人群,空腹运动风险较大。建议在锻炼前适量进食,为身体补充能量。
迷思10:练肌肉必需吃补剂?
补剂并非必需品。如果你从正常饮食中已经摄入了足够的蛋白质、碳水化合物、脂肪和维生素矿物质,就没有必要额外摄入补剂。补剂主要是当你的正常饮食有漏洞时,才需要额外补充的。
通过以上解答,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运动健身中的常见迷思,从而进行更健康、有效的运动。